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大片水田的地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重庆大片水田的地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庆种什么庄稼?
1.适合种植农作物:秧子(水稻)、包谷(玉米)、油菜、小麦、红苕(地瓜/红薯)等
2.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山峦连绵、喀斯特地貌。土质:黄土为主、少量黑土
3.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炎热潮湿、冬天温暖多雨
4.耕作方式:所有农作物均为一季种植,旱地用铁锄头、水田用铁划口加水牛,几乎没有机械化种植。
重庆盛产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大豆、薯类、烤烟等,其中水稻主要是春播,夏收或秋收,小麦为冬播,夏初收,玉米为春播,秋收,油菜为秋播、春收。
巴子乡属于哪里?
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元和志》卷33合州石镜县: 巴子城“在县南五里”。明正德《四川志》卷13:合州巴子城“在治南五里。一名临江故城”。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之武陵镇。《旧唐书·地理志》 武宁县:“汉临江县地,周分置源阳县,隋改为武宁县,治巴子故城。”
巴子乡属于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中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东临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 自治区共五个省市区。其中四川盆地是该地区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坝子乡,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地处平武县境东南部,东与南坝镇接壤,南连平南乡、平通镇,西与古城镇、水田乡相接,北与高村乡为邻。[2]总面积149.5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坝子乡户籍人口7505人。[3]
重庆极端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一是整个伏旱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已过,高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高空气流在下沉时逐渐增温,平流作用微弱,风力极小,加上天空无云,碧空万里,毒辣的太阳把大地晒得发烫。大地又把高温传给空气,使气温升高,这是“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是这城市在长江河谷中,位置很低,好像处在锅底一般。这里空气密度很大,稠密的大气对白天入射来的太阳辐射削弱不大,夜晚却又阻止大量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冷却,从而使得地面难于散热,成为形成“火炉”的另一个原因。
三是城市均位于长江沿岸,周围水田密布,沟渠纵横,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水分蒸发很快,使空气湿度增大。关于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的感觉,有人曾做过实验: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时,气温要高到35℃以上,人才有热的感觉,但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气温31℃,人就开始感到热了。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气温29℃就是闷热的指标温度了。
四是位于河谷中,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翻过山地后,会产生焚风效应,使得空气温度上升。
五是人口众多,产业活动集中,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城市为什么都集中在长江流域?各有什么不同?
谢谢邀请,论纬度,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城市比广东高,太阳高度也低,为什么都集中要长江流域呢?这主要还是与天气系统有主要关系,其次也有地形因素。
上图是副热带高压588标准线覆盖的区域,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力覆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武汉、南京等地。每年7月底8月初,副高最后一次北跳,把主雨带推向我国北方地区,同时西伸北抬,长江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长江流域进入干旱季,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高温闷热天气。
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也很多,为什么单单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成了“火炉”呢?这主要是时间节点不同,同时停留时间也起到了作用,大暑季节,北半球太阳高度虽不是太高,但获得的热量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热量积蓄达到鼎盛时期,加之进入了数伏节气,炎热时间比较长,这个时间段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可谓酷暑闷热,高温少雨,炎热程度似火炉。
无论是重庆还是武汉、南京也好,它们所处的地形都是低洼的盆地,上图是武汉城市,四周都是高,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上,这种四周高的地形特别不容易散热,热量集聚在低洼处,也是形成火炉地带的原因,南京、重庆也是如此,周围的山脉,给热量扩散带来的很大影响。
水汽潜热也起了一定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刚刚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梅雨期,水汽充足,在太阳暴晒下,水蒸气饱含着大量潜热,加之在长江沿岸,水汽来源较多,在风力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水汽能带走热量,减缓高温程度,可副高影响,无风少雨,这些水蒸气起到了加剧闷热、湿热作用。
今年重庆高温日数不多,少于武汉、南京等地,也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系,厄尔尼诺年副高偏东、控制重庆时间较短,而相应的武汉、南京却出现的高温日数较长,却给了重庆凉夏的机会。
副高也是会变化的,每年都有差别,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均有上榜机会,只不过是重庆、武汉、南京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多,才有更多上榜条件,今年7月哪些城市上榜了见下表:
感谢邀请!
大家都知道,之所以重庆、武汉、南京能够排在“火炉”榜上,是与这三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总体而言,虽然长江都从这三个城市穿城而过,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同时夏季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和影响,导致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因而整体温度偏高形成“ *** 天”。
但是三者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等又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形成“火炉”的条件自然也就有以下差异。下面小地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1、重庆
重庆地处我国长江上游地区、西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东邻“两湖”、西接四川、南靠贵州、北连陕西,属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东南、南、北分别有巫山、武陵山、大娄山、大巴山阻挡,仅西面敞开,且总的趋势为东北、东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分别由南、北向长江河谷中心地带逐级降低。
由于重庆地形相对封闭,受地形的阻挡和盆地地形的保温效应共同影响,一方面气温偏高,另一方面则是空气湿度大,高温加高湿自然让难耐。不过重庆之所以多美女、好吃辣椒等,想必与这一地形、气候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吧。
2、武汉
武汉地处我国华中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地带,长江及其最长的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形成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
由于武汉及其周边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阔,相比而言水汽蒸发量大,而整个城市在团团水汽的笼罩之下,一方面地面热量难以消散,另一方面则是不利于人体散热,因此显得比较闷热。
不仅如此,武汉整个城市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
3、南京
南京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的襟江近海地带。近年来,南京“火炉”城市的帽子已经被摘了,逐渐被福州、杭州、南昌、西安、南宁、合肥等城市取代。
南京作为旧的“火炉”,导致其温度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南京以低山缓岗为主(也可说成四面环山),对夏季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距离副热带高压中心较近,下沉气流和伏旱天气较为明显。不过随着南京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南京已经不在新“火炉”名单内。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长江流域的三座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三大火炉”年平均暑热日数48—68天,炎热日数17—34天,酷热日数也有3—14天之多,高温日子常连续出现。
形成长江沿岸三大火炉的主要原因:
1、是夏季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着;
2、地形的影响。重庆、武汉和南京都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气温不断升高;
3、这些地方水田网密布,水汽多,湿度大,人体出汗后不易蒸发,出汗的散热效率大大降低,高温加高湿,更使人感到闷热。
该三个城市区别,因地理位置不同,受热的时间也有区别:
1、重庆:重庆市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成渝、川黔、襄陵三大铁路在此交汇。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77.2天,酷热140(37℃以上)日为26.4天,是三大“火炉”中暑热天数、酷热天数均最长的城市
2、武汉: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长江与汉江交汇处。 京广铁路纵贯全市,汉丹(武汉至丹江)、武大(武汉至黄石)两铁路在此交会。四周湖泊星罗棋布,广阔的水面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温度增大。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71.2天,酷热(37℃以上)日为12天。
3、南京: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滨临长江,是律浦、沪宁、宁铜等铁路的交点。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62.6天,酷热 (37℃以上)日为9.4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大片水田的地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大片水田的地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