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兵工厂造枪的地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重庆兵工厂造枪的地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308厂是什么厂?
重庆嘉陵华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国营第308厂)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是在渝央企。
308厂以前改名为“重庆华光仪器厂”,现改名为“重庆嘉陵华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公司现有员工500余人,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是一家以光电类产品为基础、特种装备为主导的军民结合型企业。
重庆长安汽车的前身是什么?
重庆长安汽车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 上海洋炮局,由洋务运动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 1865年因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而迁到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各种枪炮。 1929年改隶兵工署直辖,并更名为金陵兵工厂。 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件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轰炸数次。为准备抗战,兵工厂西迁重庆簸箕石和南岸铜元局。 1951年,二十一兵工厂改名为长安机器厂。1983年进入汽车行业。 1994年,长安机器厂和江陵厂合并成立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抗日战争时期捷克产ZB26与中国仿制的ZB26比较怎样?
首先,我们要对民国时,国内各兵工厂的成绩表示肯定。
我国兵工厂在仿制西方武器时,也是动了脑子的。
例如,著名的中正式步枪,就是仿制了德国毛瑟步枪。但是,切合中国军人的特点和需要,将枪身缩短,并加长刺刀。
还有巩式手榴弹,仿制于德式M24手榴弹。鉴于中国人体格偏小,也缩小了手榴弹尺寸,更方便我军士兵投掷。
还有汉阳兵工厂仿制的三十节式重机枪,原型是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仿制时,特意将枪口径更改,从美国的7.62×63mm弹药改为中国军队标准的7.92×57mm毛瑟弹药,方便后勤保障。
金陵兵工厂的“民二四式重机枪”,原版是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虽然,我国获得了 *** 图纸和专利。但是,国产版本也做了改进更轻:德国MG08枪身重26.4kg,而国产的枪身重只有20kg。
捷克ZB26这款枪的国内仿制版本,确实不如捷克原产的好。
这款捷克式ZB26轻机枪在我国国内仿制了4万多挺,可以说是我军装备的轻机枪中的杰出代表。但是,由于技术和环境限制,国产的ZB26质量参差不齐。
这款枪最早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被我国购买和仿制。只是,当时仿制的方式是逆向仿制,没有获得图纸和专利。所以,做工比较粗糙,还有公差。虽然,我国国内很多兵工厂都在仿制,但是,没有标准化生产,零件都不通用。而且,做工也没法跟原厂的比。
1933年,孔祥熙曾借着向捷克采购5000支ZB26的机会,要过图纸。捷克没给。孔祥熙就派工人去工厂监工,实际上就是去偷艺去了,学了个大概。之后,重庆的21兵工厂生产的ZB26的质量就好了很多,还做了工艺改进。
但是,论做工精细,肯定还是进口的好。毕竟,之前进口时,捷克也不缺武器,制造的武器很注重品质。而我国很缺枪,生产时更偏向于节约成本、扩大产量。
(文|勇战王聊历史)
仿制的ZB26缺点虽然很多,但并不影响该枪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及表现。
因为落后的工业基础,钢材产品不合格,再加上捷克 *** 直到抗战后期才将全部图纸交给中国。所以,抗战前期的仿制的ZB26大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原版ZB-26轻机枪,是由捷克设计制造的。此枪外表更大的特征是其20发弹匣装在枪匣上方,导致其瞄准基线要移向弹匣左侧;此外,能非常快地更换枪管,操控熟练的射手,数秒钟内就能完成,是ZB-26轻机枪另外一大特点。此枪尽管由于弹匣容量有限,火力持续输出能力较逊,但由于射程远有效射程1000米,且射击精度非常高。
所以,中国在从捷克进口了3万余挺ZB-26轻机枪后,又从其他渠道购买或仿制了多达10万挺ZB-26轻机枪。
1927年,大沽兵工厂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后来几乎所有兵工厂都有制造。但直到兵工总署获得ZB26的 *** 图纸之前,国内ZB26的生产都是靠逆向绘制出图纸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每个兵工厂各起炉灶。这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不同厂生产的ZB26之间零件不能通用。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
1934年兵工署技术司年度工作报告:轻机关枪决采用捷克式。查英国最近向捷克厂购得该枪仿造专利权在英制造,其价值可知。此项轻机枪,国内各处皆曾仿造,以大沽所造者为佳,但以无图样样板,故零件尺寸,不甚准确,不能互换,所用之钢料亦不适宜。
而由于国造的质量问题,捷克式在用国产79子弹时经常不能合膛,所以机 *** 在平时得一发发合膛,这主要都是因为落后的工业基础对武器限制的体现。
ZB-26也就是也就中国俗称的“捷克式”轻机枪,从1927年到1937年一共向中国出口了30249挺,而中国仿制的捷克式约有7万挺。
根据捷克工厂的记录,ZB-26一共出口了大约12万挺,其中出口中国的约3万挺。最后一批是1939年订购的10000挺。
中国仿制捷克式最早的是大沽造船厂,在捷克布尔诺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的1927年,大沽造船厂就开始仿制了。同时期包括重庆武器修理所、广东兵器制造厂、西北实业公司、广西之一机械厂等工厂。这些工厂大部分是由当地的军阀筹建,相互之间零件基本不能互换,而使用的材料嘛,在沿海地区的可以进口国外的工厂进口钢材,所以材料还不错,但是加工技术不能保证,所以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21厂最早是李鸿章创办的,由于时间早,内部的管理和工人的素质比较高,所以产品质量也很好。21厂是现在重庆长安机器厂的老底子。抗战时期,21厂的主要产品是民24式重机枪,但是包括捷克式等武器也有生产。
抗战军兴,原来各地的兵工厂被国民 *** 兵工厂统一整合,包括11 、21 、31 、40 、41 、51 、53厂,其中21厂的质量更好,53厂的产量更大。21厂是原来的金陵兵工厂,从南京撤出以后,在1938年3月1日在重庆江北簸箕石复工,之后又接受了华兴机器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在1939年生产892挺捷克式,而1940年10月正式定型,当年生产960挺,而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21厂一共生产10151挺。
网上找的53厂的照片。
而53厂是原来在昆明的51兵工厂和22厂在1942年合并而成,51厂在1941年6月开始生产捷克式,当年生产450挺。1942年,不知为什么把51厂这个机枪厂和生产光学器材的22厂合并成53厂,这样就造成一定的内部矛盾,到了后来还发生过工人的 *** ,当时的厂长被迫动用军警平息事件,而且由于是新厂,一开始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不过后来经过改进,质量也还不错。到抗战胜利53厂一共生产了约1.5万挺捷克式。
敌后根据地也是有一些自制的捷克式,这些都是用手锉出来的,能用。至于什么互换性,就别惦记了。
中国国内自产的捷克式机枪,应该说从性能上质量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大厂生产的产品。至于零件互换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大问题,这些捷克式可以说是被当作宝贝使用,所以就算出现故障也是要想尽办法修理,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些在敌后的部队,甚至有敌后游击队带着损坏的零件潜入上海进行大修的事情。
图片来自 *** 。
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总能看到这把枪,好像它还挺有故事的。有人能分享下吗?
谢邀。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格局和形式。它的故事贯穿了非洲殖民战争、日俄战争、一战、二战。我们近期刚好 *** 了和它相关的视频,欢迎观看:
视频加载中...
虽然在20世纪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机枪,比如手动的加特林机枪。但当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感受到了机枪的可怕。作为它的首批见证者,李鸿章就曾感叹:“它实在太快了!” 只不过由于清朝的经济原因,马克沁机枪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进入中国。可李鸿章却没有想到,在马克沁重机枪进入中国之后,它却成为了日本侵华陆军永远的噩梦!
尽管马克沁机枪在清末没有在中国军队中得到列装,但在同时期的非洲,马克沁机枪横扫殖民地,在它身上经常会有以一敌百甚至以一敌千的战例发生。 而在20年后,当欧洲军队整体列装马克沁重机枪时,士兵们都只是简单地认为他们获得了一种强大的武器,并没有想过这把武器对他们的未来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就又一次显现出了其惊人的威力。当时的日俄两军还算是军备相当,但只要在马克沁机枪出现的地方,日军均被一排排扫倒。据计算,在日俄战场,日军单天死于马克沁枪下的士兵更高时达到了4千人。而在长达239天的战争中,日军平均下来只不过每天阵亡210人。为此,人们在感叹之余才惊讶地发现:近代的线列步兵作战模式已经落伍,马克沁机枪已经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确实,当一战来到了更 *** 的阶段时,布下马克沁机枪的阵地犹如一道道火墙,吞噬着无数士兵的生命。在索姆河战役,英军士兵接连倒在了马克沁重机枪面前,一天更高时有整整6万人因它而陈尸荒野。即使后来英军投入了世界上之一代坦克,但直到战役结束时,英军也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战果,仅仅是向前推进了12公里。
而在凡尔登战役中,由于马克沁机枪给协约国士兵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因此这场战役还有个令人熟悉而又可怕的名字——“凡尔登绞肉机”。如果再算上几乎在同时发生的索姆河战役的伤亡,整整上百万欧洲士兵在机枪和火炮的打击下阵亡,其中马克沁机枪就吞噬了不少生命。
当然,当噩梦般的武器用在正义的战争上,那它就是一把铲除邪恶的利器。在抗日战争前夕,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让马克沁机枪真正列装中国军队,并在后来的抗日卫国战争中大显神通。早在上海四行仓库的战斗中,马克沁机枪就曾让日军望声止步。自那之后,马克沁的名字就如同噩梦般,在日军士兵间蔓延了开来。因此,当时的日本陆军但凡遇到中国军队,之一件必须做的事就是先用火炮打击中国的马克沁机 *** 。
民国初期,国民 *** 的兵工人员开始重新注意到马克沁水冷重机枪的杀伤力。1934年8月,《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签订,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在这一“中德合作”时期,金陵兵工厂从德方取得了德国7.92mm MG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随即按图纸开始仿制。1935年,金陵兵工厂仿造成功了MG08式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因这年是“民国24年”,该枪又被命名为“民国24年式重机枪”(亦简称“民24式”),成为当时军队的主要制式装备,有着“赛电枪”、“魔鬼画笔”和“老黄牛”之称。抗战时期,它成为中国军队主要的重火力武器。
金陵兵工厂。1924年,该厂根据德国提供的MG08图纸,对产品进行改良和标准化,新枪被称为二四式,综合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后成为国内制式重机枪。1937年2月17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向 *** 五届三中全会作军事报告时,就提到“重机枪之制造,自得德国兵工署之助力,金陵厂造者已与德造无二,并能兼任高射”。从1929年到1937年,金陵厂累计生产马克沁3500余挺。抗战爆发后该厂内迁重庆并更名为第21兵工厂,在复工的1938年即达到了年产1060挺的水平,是1929年时的近10倍,更高时年产量达到3600挺。1943年,该厂生产的二四式首次实现枪闩内各种零件的互换,厂长李承干称此次改进为马克沁机枪“空前和更大之改革。
民24式的原型是德国DWM公司1909年的出口型,其定型较晚,吸收了各国实战的经验,取长补短,枪机改成容易拆卸的型式,三脚架采用了德国的1916年式。在兵工前辈们,尤其是金陵兵工厂的技术人员的努力下,24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了马克沁机枪中更优秀的型号之一,可靠性极高,与帝国主义列强生产的不相上下,可称得上一挺世界级的武器。在当时,几乎全中国各地的军队都装备了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请动动手指,点赞加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兵工厂造枪的地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兵工厂造枪的地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