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地方史志丛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地方史志丛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重庆六月五号是什么日子?
是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国民 *** 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对重庆进行了数年惨无人道的战略轰炸,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上万(有官方和民间不同人数说法)左右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被活活闷死,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大隧道窒息大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这是中国抗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 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放
1. 2020年重庆六月五号是星期五。
2. 这是因为每年的日历都是固定的,2020年的六月五号在日历上对应的是星期五。
3. 这个日子在2020年的重庆来说,并没有特殊的意义或者重要的纪念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每年的6月5日
是重庆大轰炸纪念日
这是每一个重庆人
都不应该忘却的日子
据《重庆防空志》记载:1938年至1943年,侵华日军对山城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轰炸中死伤者达24000余人,炸、焚毁房屋17452栋、37182间。
1941年6月5日,日机空袭重庆,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间接导致2000多市民窒息死亡,酿成震惊中外的重庆“6·5”大隧道惨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大惨案。
2020年6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传统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祭祀和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体现。此外,端午节也被列为中国的国家法定假日,享有法定节假日的待遇。
北碚简称什么?
碚石
北碚原名白碚,其名始于清,因场镇建于嘉陵江畔,有白石自江岸横亘江心称“碚石”而得名,又因白碚地处巴县县境之北,遂改名北碚镇,逐渐成现名。
北碚区,属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区,是重庆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人文底蕴深厚,有西南大学、老舍、梁实秋、张自忠烈士陵园、复旦大学、西部科学院旧址等人文景观和抗战遗址104处。
北碚(在重庆),这就是独特的“碚”字,即重庆市北碚区的简称。一个地方的地名用字,成为词典的唯一解释,在全国实属罕见。
北碚这座以“碚石”为根基的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陪都的陪都”,吸引了林语堂、梁实秋、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老舍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留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复旦大学、勉仁文学院等重要历史遗迹,催生了《四世同堂》《雅舍小品》《中国文化要义》等传世名著。
有一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地名用字:北碚(在重庆)。”这就是独特的“碚”字,即重庆市北碚区的简称。一个地方的地名用字,成为词典的唯一解释,在全国实属罕见。
据《重庆市北碚区志》记载,北碚的名称,始于清朝初年,公元17世纪初(清康熙年间),北碚系巴县之白碚镇。因场镇建于嘉陵江南岸,有石梁自江岸伸入江心,故名。又因地处巴县县境之北,18世纪50年代(清乾隆年间),改名北碚镇。
重庆在唐、汉、宋、金、元、明、清朝时,归哪个省管辖?
简答:重庆,简称渝。商、周时称巴国,秦以前称巴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改名永宁郡。南朝梁时称楚州。隋开皇(隋文帝)时,又称渝州、楚州。隋大业时期(隋炀帝)称巴郡。
唐武德(李渊)年间,改称渝州,天宝(李隆基)年间改称南平郡。乾元(李亨)时期复称渝州。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升州为府,改称重庆府。
元至正十六年(1279年)改为重庆路。
明、清时期称重庆府。
1927年,国民 *** 设市,归四川省管辖,1939年升为“国民行政院”院辖市;1940年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1950年,重庆为中央直辖市,并设置为川东行政区首府。1952年川东行政区撤销,重庆仍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重庆划归四川省,降为地级市。1997年重庆升为直辖市,原川东地区复划归重庆直辖。
回答多增加了唐以前,清以后的内,便于读者阅读更清晰一些。查了不少资料,原创不易。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当然,其也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重庆还有很多称呼,比如江城、雾都、桥都、山城等。
重庆,简称为渝,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之名的得名是和宋朝宋光宗赵惇有关,赵惇在继位为帝之前,先被封为恭王而后继位,对他而言,先封王、后为帝,就是双重喜庆。所以就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也自此得名。
下面简单的看下重庆发展简史:
早在远古的旧时器时期,现如今重庆巫山县就已经有了巫山人。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进入夏商时期,如今的重庆在当时为百濮地。商周时期巫山地区就有了巴国文明。
春秋诸侯相互征伐,战国七雄相峙并立,在这段时间里,巴国从汉水流域迁居到长江上游,曾先后在如今的涪陵区、渝中区、合川区建都。后来秦国灭了巴国,筑巴郡城,此城址就在如今的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而此次筑城也是在史料中重庆建城之始。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分天下三十六郡,巴郡就是其中一个。
时间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曾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隋朝开皇元年时期,废除郡制,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隋大业三年,又复废州,复改为巴郡。
隋朝之后就是唐朝,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又以渝州为名。公元724年,改南平郡。公元758年,又复改为渝州,次年,渝州属于剑南道东川节度使。
进入宋朝时期,重庆曾向后属于过西川路、峡西路管辖。北宋至道三年,也就是公元997年,定天下为十五路,西川路和峡西路就在其中。
宋徽宗时期,宋徽宗觉得渝州的“渝”有“变”的意思,于是就改渝州为恭州。南宋宋光宗因先封恭王,后登基为帝,觉得是双重喜庆,于是就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自此得名。
公元1238年,重庆知府彭大雅为防御蒙古,就扩修重庆城,正是因为他的扩修,得以奠定到明清时期重庆古城的基本格局。
元朝时期,四川行省重庆路霞巴、江津、南川三县。到公元1360年,元末义军首领明玉珍自称陇蜀王,而后在重庆建都称帝,国号大夏,所辖之地有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后来朱元璋攻灭大夏国,又改为重庆府。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明末清初时期,重庆先后被张献忠、南明、清军来回占领。由于战乱的原因,重庆几乎成了空城。清朝初年,有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使得重庆有了悠久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当然也奠定了后来重庆社会的基础。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江州、垫江建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截止2018年已有2334年历史。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以渝水绕城,改楚州为渝州,隶属信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夔州都督府辖区。宋代,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渝州改为恭州[。淳熙十六年,宋孝宗内禅宋光宗,光宗升之为重庆府。光宗先封恭王再登大宝,自认是“双重喜庆”,故称“重庆”。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南宋景定二年,大蒙古国中统二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四川巡抚及四川总督等管辖。
客观讲,除了远古时代和割据时代,以前多数情况重庆都是归四川管,一方面是成都平原更繁华,另一方面是利用方便控制的成都制约善战的巴人。
所以,你讲的这些个朝代大多重庆归成都管,但是,重庆直辖是必然的,甚至超越成都也是大概率事情。
远古牧猎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巫文化便在重庆和两湖地区(比如:巫山),后来巫文明慢慢被融入炎黄文明进而也演生出巴人、巴文化,所以巴文化历史厚重也是不轻的,在远古巫和巴均以善战、勇猛著称。
随着农业文明兴起,大江大河与平原相交的地区开始强势崛起,如同黄河文明一样,蜀文明也因泯江和川西平原而崛起,经李冰治水后到秦汉而完全超越巴文明,至此以后2000多年里多数情况为蜀统巴,川东巴人则多以港口靠营商为主。
到了近代,随着商业文明,即使你固守农业文明也会被强行开阜,于是凡大江大河大海的大港口无不开始崛起,重庆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起来,而抗战时被定陪都而成高光时刻,随后解放被定西南大区首府和直辖市,所以以重庆为代表的川东港口城市必然崛起。
但历史是螺旋前进的,当计划经济到来,贸易仿佛又不那么重要了,于是重庆又划归了四川管理,虽然名义上计划单列市似乎比成都重要那么一丢丢但实质上成都得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各大区机构和大使管迁往成都、而且行政资源上成都慢慢比重庆多了一些,这点上算重庆吃了点亏的,否则如果重庆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直辖市,现在的地位和经济水平绝不止于此,这便是重庆朋友怨气的主要因素。
随着计划经济走入历史、市场经济的到来,重庆又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重新崛起那是必然的事情,要么川东独立为省,要么重庆直辖为市,所以97重庆直辖也是历史必然,可惜沪州、邻水等未划入,农业社会惯性阻力还是很大,但阻力更大的还是重庆人内部自己,思想的解放,特别是大众思想的解放,也许是成都受道家影响更大,重庆受儒家影响更大(儒出于巫,这个是另外话题),成都人思想反而比重庆人更开放和包容,重庆人小农意识反而更强,所以未来成渝竞争中仍然有很大变数。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
简称“渝”的出自:
隋朝年间,以渝水绕城的原因,改称为渝州。
重庆的来源:
北宋年间,因赵谂谋反,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年间,宋光宗赵惇被封为恭王,后又被立为太子,接着后即帝位,宋光宗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自诩“双重喜庆”,这边是重庆的由来。
重庆在唐、汉、宋、金、元、明、清朝时,归哪个省管辖?
大致的说一下,因为每个朝代的时候变化都很大。
唐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道”或者“都督”,“道”的概念比较虚,重庆这个时候称谓渝州,先归夔州都督府(今奉节),为山南西道辖地,后改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管辖。
宋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路”,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治奉节)管辖。宋朝时渝州改名为恭州,后又改名为重庆。
元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行省”,又叫中书省,重庆大部分区域归属四川行省管辖。元末,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
明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开始也叫行省,后改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明灭元末农名起义军“大夏”,改“大夏”为重庆府,重庆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行省”,省下设道、府(州)、县,现在重庆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隶属于四川行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地方史志丛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地方史志丛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