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收购青蒿的地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重庆收购青蒿的地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青蒿适合什么地方种植?
“酉阳青蒿”产于重庆市酉阳县的青蒿。
酉阳是 青蒿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特有,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疟疾的特效药,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征服疟疾里程碑贡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青蒿制剂为治疗疟疾首选药。
酉阳青蒿”特定的品质、信誉与该地理标志所标识地区的水、土、气候等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世界上青蒿素类药物的原料八成以上都来自酉阳,因为酉阳十分适合青蒿种植,青蒿叶中的青蒿素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青蒿虽然是一种野菜,但它对生长的环境也是有务必的要求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种植地均适合种植青蒿。那么我们在选择青蒿种植地的时候,更好是选择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的、肥料足够的、地势较高的、四星平坦的、排水性好的地块。像洼地、山谷等这种地形是不适合种植青蒿的。
重庆市有几个大型的药材种植基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重庆市依托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区县建设,在石柱、垫江等9个区县建成黄连、丹皮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个。
保存了青蒿、黄连等种质资源300余份,选育出2个药用紫苏良种并示范推广。培训药农2万人次,发放各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实用手册1万余份。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制定了青蒿、黄连、传党参等6个中药材品种的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在秀山、酉阳等地示范推广金银花、青蒿等中药材新品种20万亩。青蒿是不是小麦?
青蒿不是小麦,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药寒,味苦、辛。归肝、胆经。青蒿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倍半萜、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挥发油、倍半萜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青蒿主产于重庆万州、丰都、黔江、秀山、酉阳、涪陵等地。
青蒿茎为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为黄绿色或棕黄色,有纵棱线;质地略微坚硬,容易折断,断面中间有髓。青蒿叶互生,为暗绿色或棕绿色,卷曲皱缩,容易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为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长有短毛。青蒿有特殊香气,味微苦。
酉阳特产有哪些?
酉阳特产众多,而且大多是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有:
1、麻旺鸭;
2、酉阳青蒿;
3、酉州乌羊;
4、酉阳蜂蜜;
5、野生山茶油;
6、酉阳大白菜等,这个被游客当成现实版桃花源的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因拥有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盛产多种特产,连大白菜都与众不同。
用一句话介绍土乡苗寨的春社社饭?
引用一句古诗就能描绘出土乡苗寨吃社饭的图景——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
以武陵山腹地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最为典型,在“春社日”吃“社饭”的古俗保存完好,家家户户乐此不疲。
每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时用于做社饭的重要原料——鲜嫩茁壮的白蒿和野葱,正满山遍野,是 *** 社饭的大好时机。食社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当地人缅怀古人,寄希望于未来的情愫。
明末清初发生过“湖广填四川”,四川成都这里的人可能来自哪个地方?
关于客家移民的地理分布
简单点说,入川的客家移民尊循的是"先来后到"的原则。如以粤、闽籍的最多,又以客家人为主体,但是,这两地的移民是湖广籍移民人川后,才大批入川的。
先到四川的湖广籍移民因为当时的政策是自由占地,当然是要选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土地落户居住。
后到的粤籍移民一看风水宝地遭占完了,一声叹息,只有採取租佃好田土地耕种,或者向边远山区发展,所以粵籍移民与先到的湖广籍移民相比,多定居在山区、丘陵或者成都平原的浅丘地带。
具体分布为:
在成都平原的周边浅丘陵或者丘陵地带,以成都为中心例,客家人分布在"东山区",即龙泉山脉、邛崃山脉交界的地方,有金堂、新都、成都市的龙泉驿区或者在成都平原上的淺丘黄土地带如简阳、资阳、资中、内江等。
目前,成都市郊的洛带古镇就是著名的旅游
而居住这里的廖姓客家人较多,他们大致来自于河北平乡,河南唐河,福建汀州、上抗、宁化,广东新宁。
还有叶姓,傅姓、钟姓、包姓、周姓、崔姓等。
写几个真正的客家话,大家翻译一下:
镬头一一
走归一一
媛子一一
啀一一
夹公一一
自己答题。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过去了350多年,但是引发“湖广填四川”的那段惨痛经历,至今追忆起来依旧给人惨不忍言的沉重之感。因为那个阶段,让曾经繁华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凉的“地狱之地”。
据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六卷本记载,崇祯三年,四川人口有735万,但是到了清初仅有50万(其它史料有7万和8万之说),而近百万的成都城中人口已不足万人。
可见,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人口死亡超过了90%。据现任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元史研究会理事介绍,移民前繁华的成都城竟然变成了“城中杂树蓊郁成林”的难见人烟的荒凉之地。又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讲,广大的成都平原:“城市鞠为茂草,村尽变丛林”,至少有50%的肥沃土地被灌木、丛林、茂草覆盖。
另据《明史》记载:明朝末年四川人口约为1000万,但是被张献忠屠杀的近乎灭绝。到了1661年,四川只剩8万人。例如:张献忠“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无论从张献忠想要统治四川,需要百姓提供军助方面来讲,人杀完来了,谁来养活自己的军队;还是从张献忠死后清军耗时长达13年才占据四川来讲,如果四川人口几乎被张献忠杀光了,又何用13年之久才攻下四川。
再据《蜀龟鉴》记载:“清军败奔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遗民万不遗一矣。”
还据明清史研究家李光涛所著的《明清档案论文集》记载:“清人之杀人比之流寇之杀人,更残忍,更无数。”
当然了,当时瘟疫也是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
或许因此,清朝才会篡改《明史》中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缘故吧,但却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难有准确数据。
168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为解决战乱造成的巴蜀大地荒无人烟的紧迫问题,这才上书康熙,提出“以湖广之民,填实四川”。不久,一场历史罕见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拉开了序幕。
后来,到了嘉庆年间,成都地区曾流行一首《竹枝词》:“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便是对四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移民现状的真实写照。
由此,也可看出,成都人主要来自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同时,对于成都人的来历,在清末《成都通览》中曾有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在移民入川的少数民族中,排前十位的有:藏族、 *** 、彝族、羌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及白族。
迁入的姓有:湖北的罗、黄、张、萧、廖、谭、徐等姓,湖南的唐、汤、周、刘等姓,陕西的弓、喇、陈等姓,福建的庄、简、林、游、魏、雷、陈等姓,广东的蓝、陈、廖、严等姓,江西的罗、曹、汤、牟等姓,贵州的白、胡、樊、舒等姓;河南迁入的王姓等。
以上,便是“湖广填四川”后成都人的来历。
那么,成都的土著人又是怎么来的?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朝先祖周太王从陕西岐山迁“成都”,一年后成为村落,两年后成为城邑,三年后成为都市,从而得名成都。而蜀语“成都”的读音为“蜀都”,因此也有蜀都之称。
所以,成都最早的土著人应该来自陕西。
再后来,到了东汉末年,又有了湖北人(如:刘焉、廖化、傅肜、马良、霍峻、董允等),陕西人(如:马超、马岱、法正、孟达等),山西人(如:关羽等,有虎女为之香火),河北人(如:刘备、张飞、赵云等),山东人(如:诸葛亮、伊籍等),河南人(如:黄忠、魏延‘应无后人’、李严、邓芝、费祎等),云南人(如:吕凯等),湖南人(如:蒋琬等),甘肃人(如:姜维等),重庆人(如:颜严等)等。
当然,还有历朝历代四川人口的不同变化。
图片来源 ***
古语有云: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今川渝之地,据族谱记录,有70%的人来自湖广孝感乡。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兵造反,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导致四川人口稀少。 *** 就动员附近的湖广行省的人员移民到四川,尤以湖北麻城孝感乡人居多。
故土难离,老百姓并不愿意搬迁,迫于 *** 压力,也只好移民。为了防止逃走,当兵的把老百姓手两两捆在一起,形成一字长蛇之势。可人不免三急,所以上厕所的隐语就是“解手”。
古之湖广行省,今之湖南湖北。明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行省。
明朝时期,湖北麻城分为四个乡,分别是仙游乡、孝感乡、太平乡、亭川乡。而孝感乡都在今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下属的沈家庄村,该村由四个自然组组成,100户人家,5000多人组成,镇不像镇,村不像村。孝感乡都指的是孝感乡的行政所在地。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湖广填四川与江西填湖广,都真实存在,但是没有必然联系。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明末清初,而江西填湖广发生在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当皇帝的之一年。朱元璋起兵时,主要对手是陈友谅,而陈友谅本人,以及手下人士兵都是湖北人,战争后,十室九空,因此有江西填湖广一说。
图一麻城古地图。图二,孝感乡都牌坊,图三麻城移民公园祭祖殿堂内部图,图四麻城移民公园牌坊,麻城移民祭祖殿。
据《四川通志》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康熙接二连三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正式颁布《康熙三十年招民填川诏》,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并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的优惠政来。一、鼓励外省移民入川恳荒,凡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二、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三、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相联系。四、对移民恳荒地亩,规定5年才起征税,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并上户籍,编入保甲。
当时移民入川有4种形式:1、奉旨入川。2、求生存入蜀。3、经商入蜀。4、强行迁徙。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广东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移民入川总人数约100多万人中,湖南、湖北的人数最多,而在湖北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所以当时成都话又叫“湖广话”,湖南、湖北简称湖广。可见,这就是湖广移民成都的见证。
在移民填四川中客家人入川影响较大,成都市周边龙泉东山五场以落带为中心,包括清泉(廖家场)、龙潭寺、石板滩、西河场。木兰(门坎坡)等也都是客家人集居地。客家人大多从广东、江西、福建 、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迁徙而来的。以广东客家人最多,这些移民们扶老携幼,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排除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千辛万苦来到四川。这些客家人大多集中在成都东郊。
在大移民填四川中,各省占入川移民总数百分比是:湖南、湖北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
三百年以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领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多数四川人的先祖!很多地方都有会馆,这就是大迁徙的有力史证。
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明朝万历六年,四川总人口达到600万之多。到了明朝末年,经过张献忠屠川、清军和明军的厮杀,再加上四川地区的虎患、瘟疫,到1685年前后,四川人口锐减至不足50万,——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湖广填四川真正开始,是在康熙时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发了一道圣旨:在四川境内,只要愿意去垦荒,开辟出来的土地就归自己所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临近四川的两湖、两广、陕西以及福建、山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开始大量进入四川。湖广填四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历时100多年。
在成都地区,湖广填四川移民过来的人主要分布在龙泉、金堂、新都、青白江等地,而在这一带的移民绝大多数为客家人,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很多客家人的生活习俗,而且普遍都会讲客家话,他们往往对“内”讲客家话,而“对”外则讲四川话,这也算是成都这个国际大都会的一大特色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收购青蒿的地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收购青蒿的地方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